发布日期:2022-03-02来源:爱文艺的小青年
徐匡1938年3月出生于湖南长沙,现任四川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重庆《画家之村》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匡先生“创造”的独版画艺术,是在传统反稿木刻复制版画基础上,直接以正稿上版,综合运用素描、速写、传统木刻,甚至水(油)墨艺术等多种技法,逐渐形成的非复制的综合性木刻艺术。正因为其这些特点,学术界对其画种名称也经历了“原版木刻”到“独版画”的变化。较之早期“非黑即白”的复制木刻版画,徐匡先生的独版画无需考虑印制因素的牵绊,可以更自由地加入中间层次,使画面颜色层次和细节更为丰富生动。徐匡先生的独版画艺术最初是在非自觉状态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天路》
1980年代后期,在《守望》(1988年)创作快完成时,詹建俊、周思聪等同道前来造访,感动于该木刻之美,便建议徐匡先生见好就收,不再刻也不印,保留原版即好。2000年以后,先生开始有意识地创作一些独版画。2009年11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灵感高原——中国美术作品展”上,徐匡先生的独版画(送展13幅)首次与公众见面,并引起强烈反响。此后的2010、2011年相继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展,其独版画给更多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牧归》
徐匡先生的独版画艺术应该说是其之前复制木刻版画创作的自然过渡和升华,是其一生木刻艺术创作的新阶段。先生的独版画的动人之处当然主要不是“独版画”这种形式,仍然在于先生数十年来长期扎根生活所形成的朴素的、接地气的情感世界,在于其虔诚的治艺精神和敏锐的艺术直觉,以及先生深厚的绘画功底和精熟的木刻技艺。
《草地诗篇》
徐匡运用版画这一艺术形式来表现高原并且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因为常年深入藏区写生体验,收集素材,他相关著作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表现青藏高原人民的生活,不受时代风潮影响,坚持发现生活中的美,把美的心灵与高原阳光献给观众,即使到了古稀之年他仍不断有新作问世。徐匡的高原题材版画作品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作品强调黑白灰的强烈对比,格调明朗,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富于生命活力,能够捕捉藏民生活中富于情调的细节映现时代精神,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重要的美术展览中获奖。